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三全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三全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速凍水餃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速凍水餃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全思念等品牌牛肉水餃加豬肉 多款“豬肉水餃”添加雞肉曝光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麽牛肉比豬肉貴,但速凍牛肉餃子可以和豬肉餃子一樣貴。今天看了配料表才明白。近日,住在北京朝陽區的張女士向新京報記者反映,她在超市購物時發現,一些速凍產品被稱為牛肉大蔥餃子,但配料表顯示添加了豬肉;有的產品名稱是薺菜豬肉餡餛飩,但裏麵加了雞肉,感覺被商家誤導了。
根據張女士提供的線索,《北京新聞》記者最近通過網上和線下渠道銷售約40個品牌名稱含有豬肉或牛肉冷凍產品統計發現,有18種產品成分表顯示混合雞肉等肉類成分,如豬肉餡雞肉、牛肉餡豬肉等,涉及三、思想、龍鳳等品牌。
據業內人士介紹,豬肉、牛肉主要成分用於速凍產品,其他肉類成分如實體現在成分表中,產品名稱標注不違法。企業在豬肉或牛肉餡料中添加其他肉類主要有成本和調味兩個原因,成本因素約占60%。但有法律專家質疑,涉案產品名稱隻體現一種肉類,實際上包括其他便宜的肉類,涉嫌虛假廣告和誤導性宣傳。
多款“豬肉水餃”添加雞肉
“如果是蝦仁水餃、龍蝦等水產類水餃,一般消費者會默認裏麵有其他肉類成分。但牛肉、豬肉這種尋常的肉類水餃,商家還要往裏麵添其他肉類,我覺得接受不了。”張女士說。
為此,新京報記者近期探訪北京部分商超及線上渠道,對三全、思念、灣仔碼頭、龍鳳、東來順、餛飩侯、白玉、福潤家等8個品牌約40款名稱中含有“豬肉”“牛肉”的速凍產品(以下簡稱“速凍樣本”,不包含豬/牛肉“風味”類產品)進行統計發現,有18款產品配料表顯示存在混有其他肉類的問題。其中“牛肉”類速凍樣本共10款,有8款配料中含有豬肉或豬肉加雞肉成分,涉及三全、思念兩大品牌;“豬肉”類速凍樣本共30款,有10款添加了雞肉成分,涉及三全、龍鳳、白玉3個品牌。
具體而言,在上述30款標稱“豬肉”的水餃、餛飩、餡餅、小籠包等速凍樣本中,思念、灣仔碼頭、餛飩侯等品牌能做到“全豬肉”餡料,配料表信息中無其他肉類成分。不過,三全食品旗下除“狀元”係列的4款豬肉水餃外,其香菇豬肉大餡餛飩(500克)、薺菜豬肉大餡餛飩(500克)、鮮美豬肉上湯小雲吞(雲吞400克+贈50克)、豬肉大蔥薄皮餡餅(440克)、薺菜豬肉水餃(450克)等產品,配料表顯示均含有雞肉成分。三全旗下“龍鳳”品牌白菜豬肉水餃(690克)、玉米豬肉水餃(690克)等產品,配料中也有雞肉成分。
除三全外,標稱北京二商希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委托聊城希傑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白玉”豆腐水餃係列3款產品,包裝正麵分別印有“豆腐水餃 白菜豬肉”“豆腐水餃薺菜豬肉”“豆腐水餃 韭菜豬肉”,但包裝背麵“產品名稱”一欄卻顯示為“豆腐水餃(白菜豬肉味)”“豆腐水餃(薺菜豬肉味)”“豆腐水餃(韭菜豬肉味)”,產品配料表顯示同樣含有雞肉成分。
與豬肉類產品相比,標稱“牛肉”類的速凍食品,“混肉”現象有所升級。如在“豬肉”類速凍樣本中能夠做到“全豬肉”的思念食品,其5款標稱“牛肉”的速凍樣本均添加了豬肉成分,具體包括“手打天下”係列黑椒牛肉水餃、番茄牛肉水餃、香芹牛肉水餃(均為600克),牛肉酥皮餡餅、黑椒牛肉微波餡餅(均為440克)等。就三全食品而言,其牛肉大蔥水餃(450g)及“狀元”係列牛肉大蔥水餃、番茄牛肉水餃(均為612克),配料表顯示也添加了豬肉原料,且該牛肉大蔥水餃裏還有雞肉成分。
成本與調味是混雜肉料的主要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新京報記者12月14日以消費者身份聯係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官方客服。思念客服答複稱,思念旗下僅“牛魔王”係列是“純牛肉”餡料,不添加其他肉類成分,但該係列產品由於產量問題平時在超市賣得較少,售價也較其他係列略高。至於思念其他係列“牛肉”類產品中為何添加豬肉等肉類,該客服稱主要為口味需要。
三全食品客服則解釋稱,其“香菇豬肉大餡餛飩”產品中確實含有其他配料,但豬肉、香菇是主要成分,所以產品名稱這樣取。而在標稱“豬肉”的一些速凍產品中添加雞肉,主要是根據研發等綜合考慮,“像我們的牛肉大蔥水餃,裏麵也會添加豬肉”。當問及三全哪些產品是純豬肉餡料時,該客服建議購買時查看配料表。“如果添加了(其他肉類成分),我們都會標注的,但從名稱上看不出來。”
事實上,“口味需要”僅是速凍企業使用多種肉類的一個原因。某華北速凍食品企業負責人孔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這種現象不是近兩年才出現,而是伴隨速凍食品行業發展而誕生的。企業主要是出於成本和口感兩方麵考慮,其中成本因素約占六成。目前,牛肉采購價約為60元/公斤,豬瘦肉采購價約為20元/公斤,而每公斤雞肉采購價僅為13元-14元。
孔先生進一步解釋稱,從口味角度來說,在豬肉餡裏添加雞肉可以增加Q彈口感。在牛肉產品裏添加豬肉,通常添加的是豬肥膘,這是因為牛肉比較瘦,添加豬肥膘可起到爽滑油膩的口感,香味複合得更好。有些牛肉產品同時添加豬肉和雞肉成分,則有成本因素考量,“豬肥膘加熱後變成了湯汁,沒有肉感,加上雞肉則可以增加肉感。”
12月15日,思念食品方麵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其所有產品都依據《食品安全國際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按照原材料占比含量遞減的順序,將各類原材料一一明確標識。“我們零售終端所售豬肉係列水餃,全部使用豬肉及相關餡料配菜包製,沒有添加其他肉類。牛肉係列產品也均以牛肉為主體原料,但因牛肉肉質柴瘦、纖維粗韌的食材特性,所以在配製部分口味餡料的過程中,配入少許豬肉或雞肉,以改善餡料口感,提升整體風味。如黑椒牛肉口味的微波餡餅中,輔料豬肉、雞肉的添加量遠少於胡蘿卜或洋蔥。另外,‘手打天下’係列牛肉水餃及微波餡餅等產品自產品上市以來的餡料配比均未進行顯著調整。”
12月15日,北京二商希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品控部相關負責人回應新京報記者稱,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其白玉豆腐水餃中含有豬肉,且豬肉占主要成分,配料表信息中豬肉也寫在雞肉前麵,名稱標注不構成任何違法行為。由於配料表裏明確標注含雞肉成分,也不存在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對於產品中添加雞肉的原因,該負責人稱是調味需要,“產品配方四五年沒變化過,現在豬肉也不貴,不存在因成本問題添加雞肉的問題。”
截至發稿,三全食品方麵尚未就相關問題進行回複。
專家呼籲叫停名稱標注“潛規則”
標稱“牛肉水餃”卻添加豬肉,標稱“豬肉餛飩”卻添加雞肉,這種現象是否違規?
孔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依照現有標準,速凍食品品名如此標注確實並不違規,“配料表中明確寫著添加了什麽成分,不算誤導”。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也認為,從配料表來看,相關“牛肉水餃”中的牛肉在產品肉類成分中排在首位,證明其還是以牛肉為主料,是合規的。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速凍麵米產品主要使用國標《速凍麵米製品》(GB19295-2011),及推薦性標準《速凍麵米食品》(SB/T10412-2007),兩種標準均未對產品名稱進行具體規範,也未對主料含量及標注情況進行限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中“配料的定量標示”的一款規定為“如果在食品標簽或食品說明書上特別強調添加了或含有一種或多種有價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應標示所強調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據孔先生解讀,由於牛肉、豬肉不屬於“有價值、有特性”的配料,因此不需要在包裝上標示添加量。
不過,在消費者張女士看來,速凍企業上述行為雖不違規,但不代表合理。“就好比你去飯店點了盤牛肉餃子,結果發現後廚往餡兒裏加豬肉,肯定要找老板要說法。有些消費者買水餃時隻看名稱,不習慣看配料表,對這部分人來說,就容易構成誤導。”消費者王女士則稱,同樣是豬肉餡水餃,如果價格相差不多,她會選擇“全豬肉”的,不會購買添加了雞肉的產品,“關鍵問題是為什麽混的都是便宜原料,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企業在偷工減料”。
“實話隻說一半等於撒謊,產品名稱隻體現一種肉類,實際卻包含其他價格便宜的肉類,涉嫌虛假廣告和誤導宣傳。”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相關企業這種行為涉嫌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應當叫停這種行業“潛規則”。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諸如魚丸、蝦丸等產品執行的標準《速凍調製食品》(SB/T10379-2012),已對產品中主料最低含量作出規定,如肉糜類製品中,豬肉、雞肉主料占產品淨質量分數不得低於10%,牛肉、羊肉主料不低於8%;調味水產品中魚肉或蝦肉主料不得低於10%,蟹肉不得低於8%等。
就速凍麵米食品而言,目前灣仔碼頭速凍水餃、三全“狀元”係列部分水餃,已在產品配料表中標注了主料含量。如灣仔碼頭薺菜豬肉水餃,配料表顯示其薺菜含量≥18.6%、豬肉≥17.4%;三全“狀元”係列牛肉大蔥水餃(720克),標注其牛肉含量≥10%、大蔥≥10%,但該係列下的番茄牛肉水餃未在配料表中標注牛肉含量。
孔先生認為,速凍麵米食品標準可以在保護消費者知情權方麵進一步完善,如強製性規定企業標注產品主料含量。“強製性標注會好一點,現在沒有標準,我標了,但別人不標,沒有橫向比較,顧客也不知道你主料究竟加了多少。”
原料問題指向低價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劉俊海所說的材料潛規則對速凍食品企業產生了一定的負麵影響,最終指向了行業的低價競爭。
孔先生說,根據現有的速凍麵食品標準,使用真實材料的企業無法與競爭產品區分開來。我們現在有這樣的麻煩。例如,我們的饅頭是純豬肉餡,產品蒸成湯,肉丸很小。一些客戶會質疑我們,看看別人的饅頭餡。事實上,人們的大餡料添加了大豆蛋白,但似乎有很多固體物質。
西南某速凍食品企業負責人方啟智(化名)也遇到)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在當地,方啟智所在的速凍食品企業有一定的規模,可以與全國行業巨頭競爭。雖然巨人的品牌價值比我們大,但我們以前沒有市場衝突。但是現在衝突了,因為當原材料上漲的時候,價格比我們便宜。
在他看來,近年來,速凍食品市場內卷嚴重,產品價格下跌,進入購買力下降、品牌低價競爭、原材料替代降低成本、產品質量下降、客戶流失的無限循環。一些速凍食品企業將用雞肉和大豆蛋白取代豬肉,以降低成本,維持終端的低價格。認可質量的消費者可以吃,所以一些品牌保持低價,也會失去一些客戶,一些客戶根本不會吃速凍產品。
近兩個月來,安井食品、海信食品、三泉食品、千威廚房等速凍龍頭企業密集調整了配送價格,將成本問題從幕後推向了前台。今年是行業集中調價的一年。這種成本驅動的價格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業升級和產品質量的保證。一位速凍行業人士認為,一般來說,速凍企業不願意調整終端價格,但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維持低價很可能存在原材料替代問題,不利於消費者購買真正的產品。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顶: 36734踩: 1965
评论专区